首页

美女坐脸

时间:2025-05-30 04:13:12 作者:包粽子制香囊穿汉服 华裔大学生和外国留学生在南京体验中华文化 浏览量:52166

  中新网南京5月29日电 (施红 朱晓颖)学习挑粽叶包粽子、碾香料制香囊、尝试汉服妆造……28日,“同乡共井·寻味秦淮——华裔新食代”端午传统美食文化体验活动在南京金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省中小学生职业体验中心)举行,近20名在南京各高校就读的华裔大学生、外国留学生体验中华传统文化。

在南京就读的华裔大学生、外国留学生学习包粽子。中新网记者 朱晓颖 摄

  “在南京过端午节,通常包的粽子有四角粽、三角粽、异形粽等。大家先捏起三片粽叶,卷成漏斗状,再选择甜口或咸口的馅料塞入其中、压实,用粽叶将口封住,用绳子把粽子扎紧。”当天,南京金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老师向华裔大学生、外国留学生介绍中国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习俗,并手把手教学生们包粽子。

  在制作香囊、汉服妆造体验环节,华裔大学生、外国留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挑选艾草、陈皮、薄荷、茉莉、玫瑰、薰衣草等原料放入研磨器里,进行手工研磨,将磨好的香料装进香囊里;在南京金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美容美发专业学生的帮助下,女生们盘起不同造型的中式发髻,佩戴上流苏珠钗,换上汉服,体验中式美学与浪漫。

在南京就读的华裔大学生、外国留学生学习包粽子。中新网记者 朱晓颖 摄

  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的马来西亚留学生雷家悦告诉记者,曾祖父祖籍为中国海南省,他是家族中的华裔第四代。在马来西亚,华侨华人在端午节有吃娘惹粽的习俗。和南京的粽子不同,娘惹粽的颜色是类似青花瓷的蓝色。“这次在南京第一次尝试自己动手包粽子,尝试本地粽子的味道,这样的体验很有趣,感受到犹如家庭亲情的温暖。”

  就读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印度尼西亚双胞胎姐妹杨舒淳、杨舒湄表示,她们对中华传统文化都很感兴趣,为此一同到访六朝古都南京,进入高校求学。此次第一次试穿中国古典服装、佩戴发簪的经历让她们难忘。

就读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印度尼西亚双胞胎姐妹杨舒淳、杨舒湄试穿中国古典服装。中新网记者 朱晓颖 摄

  南京市秦淮区台办主任、侨办主任江颖在致辞中表示,端午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2009年,中国端午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南京是中国六朝古都,希望华裔大学生、外国留学生在南京多走一走、看一看,通过文化体验,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文明互鉴的实践者、创新传承的探索者。

  当日,参与体验活动的华裔大学生、外国留学生获颁相关证书,并集体合影留念。(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履职一年间】全国政协委员粟斌:做细做实 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

王文涛表示,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中国政府致力于优化营商环境,为外资企业投资经营提供服务保障。当前,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将为外资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市场前景。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欢迎法国企业以此为契机,继续深耕中国市场,扩大对华投资合作,积极参与进博会等展会,共享中国高质量发展带来的市场机遇。

2024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走进新疆兵团

南海街道办工作人员介绍说,塘霞村是一条依山靠海的小渔村,2021年底,茂名市充分利用该村得天独厚的滨海生态资源,建设渔、工、文、旅结合的乡村振兴新样板——疍家墟,围绕历史传承的冼夫人文化、俚族文化、疍家文化、渔商文化等,打造各式场景,凸显茂名“趁墟(赶集)”文化。近日,疍家墟以其独特的文旅魅力,入选广东省2024年“四季村晚”秋季示范展示点,成为乡村振兴的璀璨明星。

关联企业混同用工,工人受伤离职该谁担责?

林峰所提的陆妍羽是陆妍竹的姐姐。2021年,陆妍羽参加全国业余女子围棋锦标赛获得个人赛丙组全国第四,并代表福建队出战获全国丙组团体冠军。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科大硅谷:聚链成势赋能创新创业

据珲春出入境边防检查站预测,5月1日至5月5日期间,口岸出入境客流总量预计超1万人次,其中5月1日、2日为出境客流高峰,5月4日、5日将迎来入境客流高峰。目前,口岸边检部门已经开足查验通道,做好旅客分类分流引导等相关工作。

兴齐眼药阿托品滴眼液获批 多家药企布局同类项目

“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借助互联网的东风发展壮大,并逐渐成为互联网最流行的应用之一,在文明交流上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在21日举行的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互联网文化交流互鉴论坛上,微博政府媒体事务副总裁、总编辑陈丽娜分享了社交媒体如何助力世界文明和谐交融。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